以弘扬党的保密工作优良传统,提升全社会做好新时代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按照国家保密局、省委保密机要局统一部署,今年,秦皇岛市委保密机要局面向全市机关、单位组织开展了“保密故事大家讲”主题讲述活动。活动围绕党的百年历史发展历程中涌现出的英勇保密事迹、感人保密故事等,通过主题讲述和分享,进一步诠释“革命战争年代,保密就是保生存、保胜利”“和平建设时期,保密就是保安全、保发展”“新时代,保密就是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、保国家安全、保人民幸福、保民族复兴”的职责使命。
活动开展以来,各县区各单位高度重视、周密组织,广泛动员、积极参与,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、秦皇岛日报社、昌黎县文化馆、抚宁区人民检察院、秦皇岛开发区等单位踊跃登录中国保密在线网站提交“保密故事大家讲”微视频作品,通过层层筛选、最终评定,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组织制作的——《中共一大的“温柔卫士”》微视频荣获全国“保密故事优秀讲述人”称号。
本期,我们围绕“保密故事大家讲”背后的故事,遴选5个单位讲述的保密故事与全市机关单位分享,听他们娓娓道来“故事里的事”,从中感悟党的保密工作优良传统,理解新时代保密工作的职责使命,进一步筑牢保密思想防线。
【背后的故事之一】
中共一大的“温柔卫士”
我是保密故事讲述人鲍爱涛。我讲述的保密故事是——《中共一大的“温柔卫士”》。
在中共一大的历史上,有一位女性用她的智慧与温柔守护着会议的顺利召开,她就是王会悟。
王会悟出生在浙江桐乡,1920年与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达结为伉俪,在李达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,王会悟是他的得力助手。
1921年7月,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入筹备期,一直在李达身后的王会悟,担当起看似普通、却极为重要的会务工作。在接待参会人员的工作中,王会悟通过自己的关系借到博文女校的三个房间,给外地代表落脚,并机警地给代表们安上了“北京大学生暑期旅行团”的名头。
在王会悟等人的细心张罗下,1921年7月23日,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李公馆顺利开幕。会议期间,王会悟一直在会场外悠闲地徘徊,就像一个夏日里无所事事的少妇在朋友家休闲消夏,实际上却警觉地注意着公馆周围的一切动向,守护着会场的安全。
会议最后一天,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,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。代表们立刻休会并组织撤离。大部分参会者撤离不到十分钟,法国巡捕扑进会场,经仔细搜查没有发现任何可疑情况,盘问几句就撤了。
经过此事,少数代表秘密商量另择开会地点。王会悟建议大家到嘉兴南湖,扮作游客,租一条画舫,在湖中心继续开会。会议期间,王会悟一直坐在船头,“悠哉”地看风景,只要一有游船靠近,她就哼起小曲儿,用手指轻扣船板,仿佛在打节拍。船舱里的代表们就立刻哗啦哗啦地搓洗麻将,为这个庄严神圣的时刻,增添了几分别样的生趣。
中共一大顺利闭幕,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,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浩瀚革命拉开了序幕。作为这次会议的“温柔卫士”,王会悟的身影也留在了历史深处。
【感 悟】 总有一种智慧让我们无比敬佩,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难以忘怀,总有一种精神在岁月的长河里永恒不灭。伴随的那段隐秘岁月虽然与我们渐行渐远,但一颗颗忠诚无悔的初心还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保密人。
(秦皇岛市广播电视台 供稿)
【背后的故事之二】
选择与坚守—刘国鋕的保密典范故事
我是保密故事讲述人赵笠芯。我讲述的保密故事是——《选择与坚守——刘国鋕的保密典范故事》。
刘国鋕1921年出生于四川泸州,1940年,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,就是在这里,他作出一生中最重大的政治抉择——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毕业后,他服从党组织的安排,只身一人到云南陆良,协助开展游击队的筹建工作。
直到1947年,刘国鋕才受组织调遣回到重庆,负责重庆大学地下党组织联络宣传工作。
1948年,由于叛徒出卖,刘国鋕不幸被捕,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处长徐远举欣喜若狂。他认为,像刘国鋕这样出身豪门望族的公子哥儿,骨子里是不可能相信共产革命这一套的。
然而,结果却让徐远举大失所望。审讯时,徐远举问:“你家里面有钱有势,有吃有喝,你革谁的命,造谁的反,你知不知道你这一切做法都是跟家里人过不去?”刘国鋕没有回答。无论徐远举如何威逼利诱,刘国鋕都丝毫不为所动。徐远举恼羞成怒,对他施以酷刑,并将其投入监狱。
刘国鋕被捕后,家人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营救。
1949年8月,刘家送给徐远举一张空白支票,只要徐远举放人,想要多少就填多少。徐远举的条件是必须有徐国鋕签字的悔过书。
然而,得知释放条件后,刘国鋕斩钉截铁地说:这个字我不能签,要释放只能是无条件的。”他的哥哥听后苦苦哀求:“你就签个字吧,何必这么认真呢?签个字出来,我立刻把你带到香港,再送到美国……”
刘国鋕对哥哥说:“我死了,有党在,等于我还活着;背叛了党,我就算活着,也等于死了。”
1949年11月27日,白公馆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开始了。当刽子手提押刘国鋕的时候,他正在牢房的地板上写诗。途中,刘国鋕高声朗诵在牢房里未写完的诗句:“同志们,听吧!像春雷爆炸的,是解放军的炮声!人民解放了,人民胜利了!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,我们死而无愧!”
这就是一个年仅28岁的共产党人在生命最后一刻发出的呐喊。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他?答案只有一个:信仰!
【感 悟】 人的一生面临无数选择,而信仰的选择则需要一生去坚守。在生死之间,出身豪门的刘国鋕没有选择“似锦”的前程,而是坚守自己的政治抉择,用年轻的生命书写了对党、对人民的忠诚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要始终弘扬革命精神,永葆初心、薪火相传,做对党忠诚、信仰坚定的新时代保密人。
(秦皇岛日报社 供稿)
【背后的故事之三】
碣石山下百合开
我是保密故事讲述人边金伟。我讲述的保密故事是——《碣石山下百合开》。
1945年8月5日,天刚蒙蒙亮,忽然,“啪啪”两声枪响划破天空!卫训队的几名女学员就是一惊:“尹班长,你为啥开枪?”
卫训队班长尹明左慌忙用手一指:“江波、徐敏、国玉兰……你们看!”七名卫训队的女学员顺着尹班长手指的方向一看魂飞天外!黑压压的日伪军顺着山路包抄而来……
“尹班长,怎么回事?!”
“肯定我们的保密工作没做好,暴露了!我开枪是给军分区的同志们报警!快!你们也快些转移,我把敌人引到碣石山上!不然,我们的电台、报社、伤员……损失就大了!”
“尹班长,你自己怎么能把敌人引走?姐妹们,我们和尹班长一起吸引敌人!”“江波,你们是女同志,不能去送死!快走!”“尹班长,我们都是人民解放军,入伍的那天起就宣誓了,牺牲自己保卫了同志,很光荣”!尹班长感动的说,“好!跟我来!”
班长尹明左端起冲锋枪朝着敌人“啪啪啪啪啪”又是几枪……这一下就把日伪军给吸引过来了……子弹疯狂的扫射,日伪军像疯狗一样奔向尹明左他们扑了过来……
“同志们,快往山上撤!我掩护!”尹明左边打边撤……
突然,一排子弹打来,尹明左身体晃来晃去,翻身栽倒……
“尹班长……”姐妹们转身扑到尹明左跟前再也叫不醒尹班长了……
国玉兰拔出手榴弹投向了敌人!“姐妹们,还有几颗手榴弹?”“玉兰姐,就剩下两颗了!”“给我们自己留着吧……”
这时候,敌人一看就有几个女的,奸笑着冲了上来……姐妹们围在一起唱着:“碣石山下百合开”,迅速拉响了两颗手榴弹……
【感 悟】 虽然这次的讲述只有短短几分钟,但英雄的故事永远诉说不完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,让更多的人铭记那些为了党和人民付出青春和生命的无名英雄。作为新时代的保密人,我们应该传承红色基因,将忠诚担当、英勇顽强的精神弘扬下去,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努力奋斗。
(昌黎县文化馆 供稿)
【背后的故事之四】
隐蔽战线上的“无名英雄”
我是保密故事讲述人李振秋。我讲述的保密故事是——《隐蔽战线上的“无名英雄”》。
1933年1月,上海法租界内,一场枪杀案的审判正在进行。在狱卒的呵斥声中,一名瘦弱的年轻人目光坚定地走上被告席,历经数月的严刑拷打,他血渍斑斑、遍体鳞伤,却始终没有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。最终,法院以“预谋杀人罪”将他判处死刑。
这个年轻人叫李士英,是中央特科“红队”人员,曾多次出色完成党中央惩奸除恶任务。
1932年,李士英被派往上海公开惩处叛徒曹清澄。经过布控,5月16日下午,目标出现,组员开枪射击后按计划撤离,然而李士英经过路口交界时,突然发现一个可疑身影,此人竟是曹清澄,原来他利用身形相似的特务作为替身,躲过伏击,此时,巡捕的包围圈越发收紧,千钧一发之际,李士英果断开枪击毙叛徒,却失去了撤退的最佳时机,不幸被捕。
20多种酷刑的折磨下,他始终铁骨铮铮,用鲜血守护组织机密,在被移送到江苏高等法院后,李士英被判处死刑,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,李士英乘日军轰炸混乱之机,逃出牢笼,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。
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保卫工作者,李士英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【感 悟】 大革命时期的老一辈面对酷刑折磨,宁死不屈、守口如瓶,不惜用鲜血守护党的秘密,老一代人物风流云散,化为青山,但他们留给后人的信仰之光一直指引着前行的道路。
(抚宁区人民检察院 供稿)
【背后的故事之五】
一个严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——周恩来
我是保密故事讲述人肖晓茹。我讲述的保密故事是——《一个严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——周恩来》。
1927年4月12日,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,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。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,我们党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,并派周恩来同志担任党的前敌委员会书记,到南昌去领导这次起义。7月19日,周恩来同志要离开武汉的时候,在晚饭前后才告诉爱人邓颖超,他当晚就要动身去九江。去干啥,待多久,什么也没有讲。对保密已成习惯,邓颖超什么也没有问。他们只是在无言中紧紧地握手告别。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,无论是同志间,夫妇间,每次的生离,都是意味着死别!后来邓颖超还是看了国民党的报纸,才知道发生了南昌起义。
周总理的办公室,是他每天工作十几小时的地方。除有关人员外,别人都不得入内。他的办公室门上和保险柜的钥匙,一天24小时不离身,平时装在口袋里,睡觉时压在枕头下。只有当他出国时,两把钥匙才交给爱人邓颖超保管。邓颖超像接受保密任务似的把钥匙收藏起来。有次周总理走得匆忙,直到飞机场上才发现钥匙还在口袋里,他就封在信封里让一个同志带给邓颖超。回来的时候,夫妻见面的第一件事,就是把两把钥匙还给周总理。
周总理曾经说过,“我身为总理,带一个好头,影响一大片;带一个坏头,也会影响一大片”。在他的革命生涯中,他始终严格遵守党的保密纪律,成为全党严守保密纪律的楷模。
【感 悟】 在革命战争年代,严守党的秘密是铁的纪律,是共产党人不可逾越的一道政治红线。周恩来、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,对保密已成习惯,在执行党的保密纪律方面可谓全党的楷模,为我们树立了永远的学习榜样。今天的和平与发展离不开保密工作,只有人人都保守党和国家秘密,我们才能行稳致远、不断向前。
(秦皇岛开发区 供稿)